抵制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中国食品行业组织签署公约,要自身规范,打击乱象

_1.jpg

中国40家国家级食品行业组织签署公约,表示要从行业自身规范,抵制欺诈和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

公约内容有10个条约,例如,组织将督促食品生产者和进口商落实主体责任。

其他条约包括,持续监测行业欺诈和虚假宣传的问题、加强法规政策宣贯培训、及时针对舆论热点和社会关切发声,以及提高消费者对欺诈和虚假宣传的辨识能力。

签署公约的组织包括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糖业协会、中国酒业协会,以及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等。食品行业组织反欺诈和虚假宣传公约活动本月初在北京举行。

针对行业组织发起公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行业组织是增强消费信心的重要力量。

当局在一项声明里面说道:“行业组织发布公约是整个食品行业共同抵制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新的起点,重要的是要做好实施工作。”

除了行业组织,来自北京大学和蒙牛集团企业的代表都参加了活动。

蒙牛集团政府事务副总裁黄忻说,公司将通过践行主体责任、严格自查自检、确保食品安全生产、以及跟进相关法律法规信息,以增强虚假宣传鉴别能力。

进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稽查专员张晋京在上月举行的“2018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上表示,从去年7月至今年6月,当局一共查处了2万9000起食品保健食品违法案件。

整治行动包括治理:1)未经许可生产经营 2)虚假标识声称 3)违法营销宣传、欺诈销售和 4)虚假广告。

被取缔的违法违规活动货值金额高达15亿元,遭逮捕犯罪嫌疑人超过8200人。

张晋京表示,这些案件遍布中国各处,包括广州、河北、新疆、上海、浙江、成都和江苏。

例如,广州的案件涉及在咖啡粉里添加西药。当局起获了超过一万盒含有西药的咖啡。这些西药包括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他达拉非,以及西布曲明,一种食欲抑制剂。

涉案嫌犯也假冒其他品牌食品销售含有西药的咖啡。一共五名涉案人被捕。

在其他的案件中,当局没收了嫌犯的违法所得,或罚款。

张晋京表示,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的隐蔽性越来越强。因此,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媒体和消费者各方应该共同对抗食品欺诈问题。

他也强调 “开门政治” 的原则,就是及时向社会公开有关食品欺诈的调查进展和处罚等信息。